大众论坛
标题:
入伏,山上飘来釆蘑菇小姑娘的歌声(作者朱玉富)
[打印本页]
作者:
zhshb123456
时间:
2022-7-20 14:29
标题:
入伏,山上飘来釆蘑菇小姑娘的歌声(作者朱玉富)
入伏,山上飘来釆蘑菇小姑娘的歌声
文/朱玉富
我的家乡在济南市钢城区莲花山腹地的卧虎山大山的怀抱里。绵延起伏的卧虎山海拔836米,终年青青绿绿,长满各种树木花草;仅各种草药就多达260余种。村旁躺着一条名叫南河崖的小河,曲曲弯弯的,象一条玉带,河水终日倒映着我家门前那片苍松和白杨的影子……
小时候,每到夏季,家乡的山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野蘑菇,有胡菇、肉蘑菇、红株菇、黄脚菇、牛唇菇、梨菇、松蘑菇……入伏后的农历五六月份,正是野蘑菇破土生长和收获的季节,那段日子,山村里的农妇就会天天成群结队地上山采野蘑菇。她们或背着柳条筐,或提着白辣条提篮,像是到自家的菜园里摘菜一样,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时光,就能满满地采回一筐筐一篮篮鲜嫩水灵的野蘑菇。
因此,我特别喜欢故乡那大大小小的青山,我的童年就是在家乡的大山小岭爬山中度过的。
那是一段像山蘑菇一样美丽而忧伤的日子……记得我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到新泰东周水库出夫去了,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我弟弟。母亲为了下地伺弄自留地,早早地做好饭后就把我和弟弟送到学校念书去了。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到家里,母亲笑盈盈地端给我一碗热气腾腾的山蘑菇汤,那一丝丝的蘑菇肉,吃在口里滑滑的、嫩嫩的、香香的,那味道从未感受过。
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问:“娘,怎么今天的蘑菇这么香呀?”母亲说:“这是胡树蘑菇,叫胡莴子,要想吃,以后就自己上山采去吧!”
“嗯!”我满口答应着。从此,我便经常提着小柳条篮子,一个人上山采蘑菇,若遇上一大片不大一会儿便采满一篮子。
每次采完山蘑菇回来,母亲总是高兴地拍着我的头,夸我有出息,随后便给我讲起一个个有关山蘑菇的故事——
母亲说很早很早以前,山里有个很穷很穷的打柴汉子,救下一只受伤的小狐狸。他把小狐狸带回家,每天用米汤精心喂养它,小狐狸的伤很快就好了。
一天夜里,打柴汉子迷迷糊糊刚躺下,不知不觉走到一座山坡前,一会儿,从山那边走来一位美丽的姑娘,手提一只装满蘑菇的竹篮儿。她对打柴汉子说:“打柴哥哥,是你救了我的命,没有什么好谢的,这篮山蘑菇请你收下吧!”说着,那姑娘又摘下头上戴着的花儿,一朵一朵插在山坡上,一转眼,全变成一朵一朵山蘑菇,长得满坡满岭都是!打柴汉子看得眼都花了。一抬眼,那姑娘却不见了。打柴汉子一惊,一下翻身坐起来,才知做了一个梦……可睁眼一看,屋里放着一篮山蘑菇,白的像碎银,黄的像金蛋,紫的像宝石,红的像玛瑙……可是,那只小狐狸却不见了。
打柴汉子不觉流了一夜眼泪。从第二天起,打柴汉子便不再去打柴了,天天提着篮子进山采蘑菇,吃不完就拿进城里去卖,日子越过越好了……采菇容易烧菇难,方法不对,不但不好吃,还可能中毒。母亲烧蘑菇不炒不爆,清水下锅,烧沸,放盐,放酒糟,放油,再放蘑菇,这样烧出来的蘑菇特别鲜特别甜特别香。说来难信,一家十多口人竟能吃掉一大锅蘑菇。那鲜那甜那香,如今回味起来,还直淌口水呢!
我一直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提着篮子上山采蘑菇时,心里总是想:要是我也有福分邂逅一位狐狸姑娘多好哇,我也一定让他摘下头上的花儿,插在坡上,岭上,长成一朵一朵美丽的山蘑菇。
靠山吃山,很自然,母亲也成了打柴人。每天母亲扛扁担,拿着斧子上山砍柴去,然后把柴背到改河造田的工地食堂里,给大伙儿烧菜煮饭吃。不多久,山上的柴便砍光了,树也砍光了,最后甚至扛着镢头挖草根去了。父亲仍是整天在四十华里一条线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出夫,好久不能回家。我放学一到家,仍爱提着篮子上山采蘑菇,可是,走遍一座又一座山,再也寻不见多少山蘑菇了。母亲说,山上草木都不长了,满坡满岭光秃秃的,哪里还有山蘑菇呀……
面对现状,我十分惋惜,狐狸姑娘走了,山蘑菇也走了。心里常常喊:“回来吧,狐狸姑娘;回来吧,我的山蘑菇!”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家乡人积极投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在荒山上种植了板栗、松木、枫香、花椒、白杨、刺槐等树木,对西山、南山和北山进行了封山育林,山上岭上又长满了各种树木花草,鸟儿、山鸡、野兔、狐狸、灌、野狼也从远方回到林子里筑巢安家了。放眼望去,满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松林和杂果林。更让人高兴的是,随着家乡一片片树林的恢复,消失了多年的野蘑菇也随之回来了。
入伏时节,我借双休日之际,带着孙女进山采蘑姑。
踏着晨露,孙女一路高歌,那《釆蘑菇的小姑娘》的嘹亮歌声,随山音回响,听着歌声精神爽,很快到达了高山岭。这里大多是黑松林,树不大,但很密,钻进树林,看不到天,这儿是野蘑菇生长的佳地。松菇、鹅菇、胡树菇、杨树菇、梨菇、肉蘑菇、灰包菇……,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采着采着,篮子渐渐满起来了,很快就满得装不下了。上山采菇的人越来越多,树林里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钢城卧虎山的野蘑菇的再现,像一个忠实的信使,传递了家乡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发展的讯息,是家乡森林资源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自然生态环境的的变化,必将引起相关联的一系列变化。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自然会加倍偿还人类,为人类造福;藐视自然、破坏生态,自然也会加倍报复人类,给人类带来灾难。 随着林木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不仅野蘑菇生长恢复了,而且曾经干涸的大洼里的山泉水也复涌了,小溪水也跟着多了起来。
作者简介:朱玉富,出生于1962年5月份。中国散文家协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神州文艺》签约作家、《中国乡村》认证作家、《望月文学》特约作家《中国陶瓷报》、《山东医院报》特约记者。曾供职于《首都公安报》《淄博晚报》编辑/记者。现任《中外法制网》编辑、记者。散文《那山、那村、那狗》获全国征文金奖;论文《浅议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获山东省政府奖;小小说《酸涩的葡萄》获山东省五个一文化三等奖。自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6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刊用新闻、文学和摄影新闻稿子上万余篇件。
作者:
zhshb123456
时间:
2022-7-21 14:34
作者:
zhshb123456
时间:
2022-8-27 13:44
作者:
zhshb123456
时间:
2023-2-28 11:50
作者:
zhshb123456
时间:
2023-5-31 11:35
作者:
zhshb123456
时间:
2024-10-19 21:18
欢迎光临 大众论坛 (//bbs2.dzww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