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市“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在疫情防控中,我市汇聚起防疫战线的磅礴力量。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疫情信息发布到入户宣传动员、从应急物资保障到疫情实时监测、从实施隔离观察到组织核酸检测,各级层层动员,各领域、各行业、各条战线积极行动,携手织密阻断疫情的“天罗地网”。
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英雄致敬!
防疫人员工作前加油鼓劲。记者 赵鹏飞 报道
坚守核酸检测一线的“战疫人”
一份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是通行证,更是定心丸。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王念杰正在工作。 记者 赵鹏飞 报道
“从核酸采样到出具检测结果,对大家来说,是6个小时的等待。但对于我们来说,是24小时不停歇,步步筛查、层层把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萍说。
随着春节的临近,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的背后,是无数疾控人夜以继日的奋战。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兵”,每一位核酸检测检验人,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用专业的技术、认真敬业的精神,精准地筛查出一个个潜伏的危机。
1月26日上午9点15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王念杰开始穿戴二级防护服,双层手套、N95口罩、防护眼罩……9点30分王念杰准时走进PCR实验室。
从标本接收核对、外包装消毒、核酸提取到基因扩增,再到最终结果分析报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倾注着王念杰和同事们的专注与汗水。
“核酸检测的关键点在于保证质量和安全,唯有精细入微才能将隐藏的‘敌人’精准‘捕获’。每一份核酸报告都要求准确无误,不能漏检,更不能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失误。”王念杰说。
检测步骤还涉及“纯手工”操作,有多少管样本,就要进行多少样本制备,仅这一操作王念杰一天就要重复几百次。三个半小时后,王念杰从实验室中走出,右手大拇指关节处也由于长时间的操作而变得红肿。
“从2020年1月22日开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就全力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我们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是党员,我们不能退,同时,我们也坚信: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记者 赵鹏飞)
随访一线有最简单的满足
“喂,您好,我是东营公安疫情随访工作人员,需要向您了解几个问题,请问您近期是否去过……”为了第一时间将涉疫情人员线索信息核实落地,第一时间落实风险地区返回东营人员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将可能存在的疫情传播风险降至最低,同样的话语,负责电话随访工作的民警每天都要重复近百遍,一边打趣自嘲像一名“工具人”,一边挑起身上这份重如千钧的责任。
民警正在整理随访人员信息。 记者 赵鹏飞 报道
而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些人为随访民警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劳秀丽就是其中一位。初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的嗓子已经嘶哑,“随访是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及时为同事们平衡随访信息,为他们解决问题,确保24小时内完成随访工作。”
每天早上,劳秀丽会习惯性接一杯热水放在旁边,然后开始边工作边等水凉,但她经常会因忙碌而顾不上喝水,往往是电话打到口干舌燥了才想起来早上接的那杯水,一摸杯子发现那杯本来热气腾腾的水此时已经变得冰凉,看一眼时间才发现已经中午十二点了……
随访工作简单而枯燥,而电话那头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劳秀丽和同事们常常要忙到后半夜。“同事打电话的时候对方会有排斥心理,首先怀疑我们的身份,但同事会耐心地表明自己的身份,随访结束后,有的随访对象会说一句‘这么晚了你们还在打电话核实我们的行程信息,你们好辛苦’就会让他们很欣慰。”劳秀丽说。
辛苦是肯定的,但只要有认可和理解,相信每一个参与随访工作的人员都能得到最简单的满足,下一秒,他们还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遗漏每一个角落。
(记者 赵鹏飞)
隔离酒店里的那份坚守
悦湖书院是我市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之一,从2021年8月份开始,承担着全市境外返回人员的集中隔离任务。临近春节,返乡过年的人增多,酒店工作人员的压力也骤然增大。“去年十二月份以来,我们这里每天都有60人以上在隔离观察,最多的时候有87人同时隔离”,悦湖书院隔离点的负责人徐志远说。
张静是隔离点健康观察组组长,她主要负责隔离点里的采样、送餐和体温检测工作。今年,已是她在隔离点工作的第二年了,从2020年7月调到这里,张静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张静说:“我今年已经48岁了,虽然体力上比不上年轻人,但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坚持,这份工作,责任心不强,干活不细致,要出大问题。”
2020年10月,因为外市有疫情,刚刚结束了三周值班的张静一进家门,就收到放弃休假返岗值班的通知。只在家睡了一晚的她,第二天便又打车回到单位。“当时要求比较严格,工作量很大,连续做抽血工作4天后,我左手的虎口、韧带和关节都硬了。一次碰见一个不配合做检测的人,他使劲拧我胳膊,我也忍着,回宿舍一看,胳膊被拧得紫青紫青的。”张静向记者说道。
在隔离点里,除了采样外,送餐也是她们的一项重要工作。送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隔离人员,有时候送餐慢了或者没有照顾到不吃辣等特殊要求时,有的人就会耍脾气、使性子,埋怨甚至投诉工作人员。由于推车容量有限,为了能及时把饭送到隔离人员手中,张静她们往往要上楼下楼三四趟才能送完,等送完餐回到食堂时,往往只能赶紧扒拉两口饭就算吃饭了。
“家里老人孩子也照顾不上,感谢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张静说。马上就是农历春节,今年的她依然选择了坚守岗位:“虽然不能在家过年,但东营仍然是‘零疫情’城市,我觉得值了。”
目前,我市共有14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被隔离人员240人左右。在万家团圆的背后,正是众多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默默的坚守和付出,才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平安、祥和。
(记者 张佳松)
张开怀抱 守护安宁
28971步——这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安泰社区网格员孙丽丽一年来一天的步数最高纪录。日均2万步对于防疫工作网格员是常态。
“家人们,目前国内重点疫情地区是下面这几个城市,有以上地区旅居史的居民,请第一时间找我报备,并配合落实相应防控措施!”每天,孙丽丽都要在微信群中转发高风险地区的最新动态。大部分时间,都是穿上运动鞋,开始一天的入户走访:询问辖区内有无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宣传、个人疫情防控提醒……
商圈流动性大,对商圈网格员是一个大的挑战。在这个冬日,他们手里温热的东西不是暖手宝,而是因长时间拨打电话而发烫的手机。做着一切可保障疫情防护屏障的工作,在商圈进行防控措施的督导、张贴内容丰富的宣传画,这些点点滴滴凝聚成一个网格员战时的风姿。
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酒精、门磁、喷壶……居家隔离所需物资井井有条,对照清单一一清点,20件居家隔离物资,准备齐全,一样不落,才动身前往隔离户,用最牢固的屏障换来居家隔离人员和周边住户的安心。
“什么事情都要做”这就是网格员的真实写照。
春节到来,返乡人员开始增多,随着居家隔离人数的增加,网格员的工作量也激增。因为需要夜间加班,让他们看多了夜间12点社区的样子。
“我们多打一个电话,多跑一点路,多爬一层楼,居民们就多一分安全,多一分温暖。”孙丽丽话微笑着说。
孙丽丽是众多网格员中的一员。为了携手织密疫情防控网,我市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16类“网格”、网格员整合归并,重新赋能。按城乡社区300户1000人的规模,重新划分网格6098个,把每个人、每一寸土地都纳入网格。也正是这张“网”,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所有社区网格组建“1+N”社会随访联合小组,对全市所有农村、社区进行全面摸排。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彰显东营力量、体现东营效率、展现东营担当的优异答卷。
(记者 张振)
从舱门到家门,他们在行动
“大家好,我是东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国的这一段路你们经历了很多,东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你们的返程,专门派我们接大家回家,从国门到家门的这一段路请放心交给我们……”身穿防护服的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政委、一级警长张永廉向返程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这是我市专门成立的入境人员转运队,共20人,分5个小组,每组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1名民警、市卫健委1名医护人员及2名司机组成,张永廉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也是此次转运工作的负责人。
“我们的职责就是把境外回国人员安全接回来。”说起自己的工作,张永廉轻描淡写地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一些普通的工作而已。”
实际上,每次去机场接人,都是十分危险的行动,车辆是转运工作的主战场,也是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场所。每次转运,工作人员都需要穿着密闭的全身防护服,不分昼夜地穿梭在机场到隔离点的路上,连续奋战数个小时,转运途中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轮换下来的工作人员必须在露天通风处,脱下防护服,脱下后,队员们的脸部、脖颈、耳朵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压痕。
“飞机一落地,我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感觉已经回到了家。”从加拿大回国的李先生感动地说道,“感谢祖国,感谢接我们回家的同志,他们真的像亲人一样照顾我!”
1月26日,春节将近,张永廉放弃与家人团聚,又一次踏上到一线抗疫的征程。目前张永廉正带队在青岛执行第38期境外人员转运任务,为我市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每次任务都要三个星期左右,这次没法在家里过年了,但我们是共产党员,特殊时期国家需要我们冲在前面,我们必须冲上去,豁出去!”张永廉用朴实的语言、无声的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