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世界的未来。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冠峰教育的王燕燕整理好自己的妆容,摆正自己的衣领,用坚定的决心推开了礼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这里有上百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坐在自己的家庭之中用闪着光的眼睛望着她。有的家长训斥着自己闹腾的孩子,有的家长安抚着紧张的子女,她看着所有人,深吸了一口气。
拥抱不泯然众人的孩子 “九到十二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属于青春期前期,他们存在的特征很明显,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对抗的东西。”王燕燕依然是面带微笑地说道。 曾经,傲傲这样告诉王燕燕:“我差点就要拿刀了。”傲傲是个九岁的孩子,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身上总是带着傲气。在他爸爸看来,傲傲不过是不听管教,冲动又易怒而已。傲傲面对的总是不可理喻的责骂和殴打,他爸爸酗酒,这些种种让他成为了别人口中所说的没有人疼爱的孩子,在长期的家暴环境中,傲傲变得更加易怒、不会表达。 王燕燕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傲傲的爸爸体型很大,把傲傲摔在地上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没有接触过正常家庭交流的孩子怎么和别人正确沟通呢?父母是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那次学营刚开始不久,傲傲就主动找到王燕燕,他说:“王老师,我告诉你,我如果现在不去发泄一下,我觉得我可能会杀人。”起初,王燕燕大吃一惊,她很害怕傲傲真的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她再三思索,握住了傲傲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傲傲,你有什么想要和老师说的吗?我不会和你的爸爸说。”傲傲嘴唇颤抖着,眼睛里噙住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王燕燕轻抚着傲傲的背,一切都在无声的安慰中。傲傲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大家都不和他玩,一天,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控制不住自己,觉得同学是在攻击他,他愤怒地把桌子全推倒了,同学们看着他的举动都害怕地躲在一边。他其实担心极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很委屈,但是回到家只能忍受痛苦的责骂和殴打……傲傲断断续续地说完了,王燕燕坐在他的身旁,不时给他递上纸巾。 “我们要做孩子心灵的陪伴者。孩子能找到我们,和我们讲出他们自己心里的困惑、感受,是因为他们是信任我们的。这时候的孩子们不需要给他们道理的人,而是需要我们这样的‘情绪垃圾桶’,他们将自己的‘垃圾’倒干净后,才能真正的走出折磨自己的陷阱。实际上,很多东西孩子自己是可以转化的。家长的陪伴就是很好的鼓励和帮助,能够引导孩子到更好的一个方向。” 王燕燕在一次课上给家长们说道:“孩子就好像一棵棵树苗,你是把它栽下了,但是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浇水施肥,不能够及时的发现虫害,修剪乱枝,只是等它给你结个硕大的果实,这是不可能的,很可能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就夭折亦或是长歪。家长对孩子来说是权威的代表,但也不是完全对的。想和孩子们沟通,就平平静静地坐下来和他们交流,争吵是没有用的。” 王燕燕遇到过很多孩子,他们彼此之间都有很大不同。她遇到过很多打架的孩子,调查一看,发现家里父母对这孩子经常打骂,毫无教育——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家暴的问题层出不穷。有一些孩子上课的时候经常故意捣乱,有着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王燕燕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孩子是缺乏关注的,那些沉默的、亦或是自卑的孩子,也是如此。 王燕燕接触过一个小姑娘小梅,性格很腼腆,在营里上课的时候不爱说活,与那些看着了陌生人感觉是没人管了就疯玩的孩子不一样,她总是沉默地看着其他人。但是王燕燕说:“我看出来她其实很渴望回答问题,因为在看着其他孩子说话时,她的眼睛里是有光的。”王燕燕把握着这样的原则——跟一个孩子交流时,眼里也要留意其他孩子。 小梅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弟弟妹妹全是她在照顾,老二老三是男孩子,家长更偏爱他们,小梅优秀的地方很多,她拥有无限的未来,却被拘束在了小瓦房里,家长从不给她赞赏,反倒是对老二老三毫不吝啬,她永远是喝肉汤的那一个。长期这样,小梅便形成了自卑的性格。王燕燕看到自卑背后的原因,从这个落脚点出发,由家长角度介入,她带领小梅的父母重走人生路,用实践以理服人,用科学以德服人,小梅的爸妈在沉默中正视了他们对小梅的轻视,小梅也逐渐开朗起来,她身上的伤疤也随时间消散了。 拥抱不随波逐流的自己
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沂蒙情协会成员的到访,给王燕燕未来一段时间的计划提供了想法。这是一个深耕扶贫山区困境学子的团队,坚守的二十一年里,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沂蒙情协会捐助了上百位困境学子,默默无闻地为山区扶贫尽一份力。这不禁让王燕燕回想起自己团队的扶贫经历。
王燕燕和同行人踏上了那条去往山里的道路。那是一条很破的路,两边全是乱石、生长旺盛的野草,山上的鸟叫格外地刺耳,像是在提醒着他们:几乎没人关顾过这片地方。但好在,这里有路,这是被前人走出来的路。 面对前方未知的情况,王燕燕在出发的时候也做了比较万全的准备,她一开始了解到的第一家要帮扶的家庭是这样的: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在了,和奶奶住在一块。带着忐忑的心情,他们走到那栋老房子的门前,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门,过了好一会门才打开——老奶奶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把门打开了。走进屋子里,映入眼帘的是那张破旧的“福”字,它挂在对门的墙上。屋子里是破旧的家具,没有可以给客人坐的地方——他们一行人就只能站在屋子不多的空地上。王燕燕拿出了三千块钱,递给奶奶,说:“奶奶,这是我们的一点善心,我们是来扶贫的,您拿着这钱,好好生活,让孩子也好好生活。”奶奶却连忙摆手表示不要这笔钱,她质朴的善良和退缩让王燕燕良久不能忘怀。一个孩子站在旁屋的门边上,只露出半个人。王燕燕看见了他,便主动打招呼说:“孩子,你出来吧,不用害怕,我们是来帮你们的。”奶奶犹豫了一会儿,扬扬手让孩子出来,坐在她的旁边。王燕燕不需要刻意关注,只需睁开眼就能看到孩子身上穿着很破的衣服,他的鞋底已经磨平了,鞋头也张开了一个大口子。王燕燕动容地俯身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温柔地说道:“孩子,我们来帮你,你就能好好上学了,你能穿上新衣服了。”可是令王燕燕不解的是,孩子的眼神在躲闪,不时看向大娘。第一家的捐助就这样草草结束了,王燕燕却很纳闷那个孩子为什么是那样的神情。 直到后来结束扶贫工作,王燕燕进行例行的复盘时,才终于明白——这是一场作秀。这个孩子不住那里,但是为了拿到这三千块钱,原本和孩子一块生活的大娘把孩子领到了他奶奶家,给他换上破旧的衣服,希望扶贫干部发发善心。“可能他们觉得募捐的人多了,这个钱是他们应得的。但对我来说,我心理还是很不舒服……”王燕燕摇了摇头,“但是我依然坚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改变了思路,从家庭教育这个理念出发,有些东西确实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左右的,但是我们坚持做好自己,不随波逐流就可以了。” “所以后来我们就调整了计划,直接把钱交到孩子的手里,或者交到他的班主任手里。”王燕燕这样和沂蒙情协会的成员说,她的策略是有考量的,后来成功的扶贫工作也证明了她的谋略是有可取之处的,她不介意跟大家分享。王燕燕给沂蒙情协会预设的课程提了不少建议,也包括后期助学资金去向要怎么安排。“你们在做的这些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扶贫先扶智是很关键的。”王燕燕这样评价道。 至于接下来沂蒙情协会的支教,王燕燕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协会成员,一定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搞好关系,再教育。孩子才是支教的主体,他们是这场拯救行动的主角。得知沂蒙情协会这次要去支教正是九到十二岁的的孩子后,她笑着说:“你们这十几天的课程,和他们平时的老师讲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们上课的时候的是老师,生活当中还是孩子们的哥哥姐姐。我希望孩子们在这十几天里面能够通过学习、运动感受快乐。” “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让孩子们知道世界是那么美好的。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也能上大学,也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就可以了。这个世界就阳光了。”王燕燕用轻松但坚定的语气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