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点钟的灰姑娘
1.文学创作是农业的劳动,要求写者勤恳踏实,要求写者有正气骨气。阅读是刨地,书写是收获,若刨不透刨不深,种庄稼时就疙疙瘩瘩,秋时会歉收。文学信仰是最好的墒情,低头是旱灾,妥协是涝灾,接地气的篇幅来于一稼一穑,有温度的文字来于仰取俯拾。
文学创作是工业的劳动,要求写者有匠心意识工匠精神,字词相嵌的篇章如高速运转的设备,更新迭代的认知和艺术眼光,如同高科技的生产流水线,要求写者有精品理念,用敏感度更好地描述参与者建设者,用新题材新感受书写每位劳动者,用虔诚态度讴歌每一帧劳动场景。
2.平日里,有人种树养花,这是爱好;有人琴棋书画,这是特长;有人谗口铄金,这是恶;有人蛊虿之谗,这是毒。心是人的质地,什么样的质地就有什么样的产出。
同样的饭菜,吃到不同的嘴里,就有迥然不同的话语;同样的粮食入了不同的胃,就有大相径庭的心质。
3.先后认识过一些文友,年轻的年长的都有。大家聚在一起时,热气腾腾地谈论文学,激情四溢地聊写作。转眼几个秋,新面孔的背后,又有几个老面孔没了写作的消息。
时间是个魔幻师,岁月是把杀猪刀,能把一个人鲜活的梦想,一点点老化,再一点点拆解。能把一个人饱满的信念,一点点钝化,再一点点肢解。
我们先是豪情满怀地想拯救全人类,又豪言壮语地想做天下英雄,还想大刀阔斧地做个改革家,结果是一步一跌两步一摔,从牛气冲天到愤世嫉俗,从怨天怼地到萎靡不振,最后索性躺平摆烂了。
走到今天,猛然顿悟:坚持,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坚韧,是多么难的人生质地;执著,是多么考验人的事情;坚持不懈,是99.99%的人做不到的。
这一切,还需要才华来夯实,需要天分来加持,更需要命运的通关文牒。
4.1952年,张爱玲申请到了,到香港大学继续学业的机会,但香港大学当时并不欢迎她,期间还有人怀疑她是间谍,后来也有人考证出,香港大学生拒绝张爱玲的相关文件。而现在每年香港大学招生时,会挂出张爱玲的画像,作为学校的荣誉。
世间,常有这种讽刺的事情发生,世间的人,常常事后才作揖,一贯地这么势利。一个人涅槃重生前,你不雪中送炭?一个人化茧成蝶前,你不施以援手?此人成名了成材了,你却来锦上添花。
张爱玲一生主要待过三个地方:上海,香港和美国。在香港时,她不写香港,而离开了香港,她就心心念念地写香港。第一次去香港求学,残酷的战争中断了她的学业,第二次去香港,未能续上学业,还连连遭受薄待和困顿,好在张爱玲遇上了一生的挚友——我的8点钟的灰姑娘——邝文美。
5.因为“双十一”,我网购了一套新版的《红楼梦》,准备开读第五遍。
三十来岁时,李老师就建议我多读好书,多读些经典和名著,还特意推荐了《红楼梦》。李老师说:“我都这个年龄了,还在研究《红楼梦》,你怎么不读呢?”上中学时,我读过《红楼梦》的上册,根本没看懂,远不如当时流行的言情小说好看。
两年后,我还是去读了《红楼梦》,因为没借到上册,我是从中下册读的,读得是一脸的懵,后来,又借来了上册,有头有尾地读到第三遍,才大致理清了点头绪,读完了第四遍,才有了点感觉。接着拼命地听了各路的红学讲座,慢慢豁然开朗起来。不由地感慨:“《红楼梦》写得就是好啊!”
从《红楼梦》——曹雪芹的身世及成书过程——康乾盛世——清朝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某朝代的历史人物……这一系列的知识链,一路读下来,补起了好多知识的空白。这就是一本好书引出的阅读延伸啊!
“红楼梦”这三个字,原来是沈尹默题写的,随即想起了他的那首《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6.一个人的行为与其精神诉求,是紧密相联的。
一个作家,会自觉地到他想书写的精神领地上,谋篇布局;一个音乐家,会自发去他向往的精神深处,拂弦弄曲;一个美术家,会自愿地去他精神的风景里,描摹绘画;一个浮浅的人,整天想的是到哪里,揩点浅薄的油花;一个多事的人,天天琢磨着如何掀起事件的风浪……
一个人内心渴求什么,其行为很诚实,自会有意无意地谋求什么谋划什么。骨子里的东西,是灵魂基因,是精神DNA,是一个人改变不了的心质底色。这就是鹰为什么一生都在捕击长空?苍蝇为什么一辈子绕着垃圾转悠?为什么有人爱“咏鹅”?为什么有人一生都在Day day up!(天天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