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开个咖啡厅怎么样?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扯吗,在农村卖咖啡”,然而近日,一则“大学生农村开咖啡厅1天挣半头牛”的新闻冲上热搜。90后的柏令走进云南昭通苗寨,建民宿、开咖啡厅,凌晨1点的厨房里能看到他在洗盘子;客房中能看到他在铺床单叠被褥。据村民介绍,他开设的咖啡厅原来是个牛圈。可能柏令自己也没想到,咖啡厅开业后最高一天收入能达3700多元,抵得上半头牛。 点开这则新闻,评论区的网友观点五花八门,有人戏谑道“农村开咖啡厅就像在田间地头开健身房,让农民种完地再去健身”,也有网友表示“现在农村爱和咖啡的很多,江浙乡下很多人开车去喝咖啡,你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不过细细翻阅后可以发现,这则新闻的背景是“乡村CEO计划在全国多试点地区进行”,即新闻中的咖啡厅并非人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而是旅游村、创业村等有游客基础的村子。 在小红书搜索“农村咖啡厅”,会发现村口咖啡的店主不止一位。 网友“柏拉不图啥”发帖称自己在泾县开了一间村口咖啡,自嘲“农民伯伯每天喝杯咖啡再下地干活,村口大妈八卦聊累了喝口咖啡润喉”,不过调侃归调侃,作为店主,“柏拉不图啥”还是非常乐在其中的,他表示在村里开店一点也不焦虑,乡野磁场令人舒适,店开在旅游线路上,旺季的时候游人如织,淡季的时候有附近县城的人来打卡。 除了县城,也有不少人选择在大城市附近的郊区老村开设咖啡店。小红书用户“带着咖啡馆去旅行”就将自己店铺开在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废弃老村,用时近3个月装修,打造了一间颇具乡野气息的咖啡馆,网友们集思广益,为其取名“鄉野coffee”。鄉野coffee一天最多接待过七百余位顾客,许多顾客表示,在这里可以看到夕阳、星空,远离城市,非常放松。 作为一种农村文旅项目,“村咖”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这种村口咖啡厅的装修往往不比城市咖啡店精致、小资,相比之下甚至略显粗糙和随意,然而这种随意和歪在椅子上的喝咖啡的顾客却相得益彰。 于店主而言,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创业成本高,“返乡创业”是一种折中的选择,而乡村咖啡馆相对投入小,彰显着当代人无拘无束的创业个性;于顾客而言,“人在工位、心在诗和远方”,他们更渴望在见山见水的消费场景中度过闲暇时光,在城市和乡村的连接枢纽中找到一个平衡,既能喝咖啡、看书、闲聊,又能在大自然中疗愈内耗。 不过,虽然这些从田间地头“长出来”的咖啡馆频频出圈,但不代表每个地方的村咖都能吃得开,每个村子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结构,发展乡村产业还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差异化。同时,村咖作为一种新业态迅速开花之后,如何长久生存下去,才是值得琢磨的问题。
|